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李扬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工具性明确了学生学习小学语文所要掌握的字词句和听说读写双基能力,人文性明确了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方向。小学生学习语文就是掌握祖国语言文字,为以后服务社会,适应社会交际,成为有用之才打基础。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一、掌“双基”。语言是交际运用,交流思想的载体。小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习语文应达到的认知水平,也是形成良好素质的基础。
二、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学生有广泛的学习兴趣,才能愉快地接受语文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自身语文能力,才能有效地接受新事物。
三、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条件,素质教育的本质包含了这一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能决定学生学习的发展取向。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乃至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才能树立学习语文的坚强意志和好的心态。
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学生则是通过教材思想因素的潜移默化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素质教育重在实施,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学一个建立起教师“导”、学生“学”、“教学相长”的新型关系,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从全面提高民族素质这一大教育观出发,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要创设和谐、融洽的教与学的氛围,教师能有好的心情教,学生能愉快地学,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配合。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小学语文教学要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上下功夫,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实效,摒弃以单纯传授知识,考什么,教什么,满堂灌,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切实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素质,而学生的语文素质是通过“双基”的认知功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实现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端正素质教育与导学思想的关系,要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指导学法,从字词句段到听说读写教给学生读书、识记、形成能力的方法。比如,学了一篇课文,教学生如何把握课文的脉络,理清文章的层次,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如何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读写,如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怎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应该具有的语文素质,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授人以“渔”。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小学语文教学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法仍是单一的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认知水平,局限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机械地教,学生只能机械地学,而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个机械的分数,形成恶性循环。小学语文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改革考试及评价方法,改用分数评价为以智能、个性品质、思想品质等的综合评价。检测手段的改革,可从平时、期终,以口头、笔试、操作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可从口头(教学过程中、朝会、班队活动等)、书面(语文科素质发展报告书,内容为等级、鼓励性评语等)、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进行,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可评价,且具可操作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毋容置疑的,对这一教育思想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总结、完善,如学科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以及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如何与学校、家庭、社会大环境相结合等,还有待教育专家、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使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真正走向素质教育。
(本文曾获国家级“创新杯”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教案、论文评选一等奖)
(作者单位: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